我们所害怕的,正是我们所向往的 ——浅谈疫情下的焦虑

时间:2020-02-21 来源:心理健康中心 作者:心理健康信息管理员 点击:9133 次

  本网讯(通讯员 魏大龙)此次肺炎疫情期间,被媒体最多次提及的情绪词是什么呢?——“恐慌”。“恐慌”是人类在面对重大灾害时常被唤起的情绪,“恐”是恐惧,疫情爆发之际,每天公布的感染病例、因感染而过世的案例都直接勾起人们对死亡的恐惧;而“慌”则更多的是焦虑,它指向不明确的对象,引起人广泛的不安之感。恐惧一般有着确切的对象,而焦虑却总是模模糊糊、无孔不入,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难以捉摸的“焦虑”。

一、远古洞穴的保命符

  早在远古时期,我们的祖先就已拥有了“焦虑的能力”,对于可能的威胁、暗处的隐患,他们会焦躁不安、坐立不定。而这种看似让人难受的情绪也正使人类得以繁衍至今。试想,一群不懂焦虑为何物的原始人,在食物快要耗完时依旧高枕无忧,那他们可能将“快快乐乐”的饿死;在充满威胁的地带反而并不感到焦虑,嬉笑着前进,那他们可能会被周围虎视眈眈的野兽伏击……

  较之原始人类,今天的我们所感受到的焦虑来源或许更为复杂,但那种焦虑的感觉总体上相差无几。焦虑之于我们或许并不只是一种“坏”情绪那么简单,它让我们得以生存,想必蕴育着诸多意义。

二、心之所向的风向标

  由于焦虑带来的不安感具有弥散性,常常使我们对它产生错觉,我们往往先注意到那些表现出的“症状”,而忽略它背后的原因。心理学家罗洛·梅曾指出,当我们感到焦虑时,受到威胁的通常是人格的某个核心部分,比如尊严、经验和价值感。

  谈回到目前疫情下的居家隔离状态,很多人过上了曾经“梦寐以求”的安逸生活,却反而感到焦虑。网络上流传的段子里,平日里不爱学习的孩子现在却将做作业当做休闲活动。看起来,“吃了睡,睡了吃”的生活好像也并不那么好过。

疫情之下,许多国家考试取消或推迟,许多正常的工作学习任务停滞,而对于疫情何时结束谁也无法准确预测……如果此时的你感到十分焦虑,可以好好思考下,究竟是你在乎的什么东西受到了冲击或阻碍呢?

  “我们所害怕的,正是我们所向往的”。焦虑情绪犹如价值感和意义感的风向标,它的背后总藏着我们在乎的人或事。如果疫情阻碍了你的实习工作,而你本希望可以早早锻炼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,那你可能会感到焦虑着急;如果你希望拥有有规律有收获的校园生活,那此时你也可能焦虑。除开对于生死的焦虑,许多焦虑感往往能让我们认识到自身的价值选择。

三、触手可及的定心丸

  焦虑往往指向未来的不确定。没错,疫情何时结束目前仍无法确定,可平日的生活里,谁又能说明天是能够完全预测的呢?我们每天都在和不确定感打交道,换句话说,我们每天也会与焦虑如影随形。我们的传统文化中,推崇平静而不感到焦虑的情绪状态,我们常常因此而无法接纳自己的焦虑感,羡慕那些看起来“不会焦虑”的人。而实际上,焦虑并不能被消灭,有时越是推开它回避它反而愈发焦虑。

  焦虑虽不能被消灭,但是可以被缓解的。如若看到焦虑背后隐藏的我们的价值需求,我们便有了实践的方向。既然焦虑指向未来的不确定,那我们能确定的唯有当下的可控因素,这正是我们应对焦虑最有利的武器。你可以问问自己,是我的哪部分价值受到了威胁?如果要完善这部分价值我有哪些资源?利用这些资源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?

  例如,你发现对于现在的生活感到迷茫、无端焦虑,其实是因为自己希望能够在毕业后有所建树,找一份好工作,让家人感到骄傲,而现在的突发疫情让你本来要正常进行的实习工作受到阻碍。目前虽无法进行实习工作,但你或许有了一段沉淀的时间,我们可利用当下的时间,找找可以做的并且对未来有所帮助的事,如回顾专业知识、查漏补缺,多涉猎专业实践相关的信息、开阔眼界,向专业老师远程咨询、求教,锻炼身体、养足精神为未来的实习做好准备等等。

结语

  如若你感到焦虑,其实很多时候并不一定是一件坏事,焦虑的出现往往与认知的程度成正比,童年的我们无忧无虑,而成人世界更多的焦虑也正是因为我们的眼界得到扩展,需求变得丰富。如果能够建设性地处理自己的正常焦虑,或许能够带给我们有价值的成长;如果看到焦虑背后的意义,或许正是我们完善人格的良机。愿你在这一段特殊时期学习与焦虑相处、与自己相处,愿疫情结束之时,我们一同拥抱美好未来!

审稿人:傅华强

分享至: